首页 > 加拿大生孩子 > 加拿大生孩子答疑

相关资讯

快乐教育毁一生?加拿大孩子为什么没有减负成废物?

时间:2023-11-09  浏览量:

  最近,不管是北京两会上的代表、委员,还是各路媒体,都在讨论给国内学生们减负的问题。

  但好像广大家长并不买单吗,效果也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,因为大学招生如果歪歪斜斜,奔着上大学的教育靠减负能正么?不信你慢慢看我们的分析。

  最近几年,国内教育界关于减负的行动确实不少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逐步开始给小学、中学里的孩子们降低课程难度,减少作业量。

  可中国家长们最担心还是减负会不会把孩子减成废物——自己孩子学校作业少了,老师上课讲得东西太浅显了。

  以后我孩子怎么考入清华北大,怎么出人头地,怎么改变世界?连世界都改变不了,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?

  很多带着孩子移居到加拿大这边的华人家长也有这种担心,他们看着加拿大小学里面老师动不动就是一句“孩子们回去好好玩吧”,心里有种莫名的紧张感。

  家长一紧张,很多华人区的培优班、补习学校生意就变得异常火爆了。

  不用多解释,大家应该都明白,这些华人不管去了哪个国家都一样,先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再说……

 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:加拿大孩子也是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,为什么人家没有减负减成废物,反正都成了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。

  加拿大的家长们似乎也不会把自己孩子拼命往各种补习班里面塞,难道他们都不关心自己孩子吗?其中的玄机太多了。

  同样减负,但面对环境不同

  不断给学生减负现在是国内普遍现象,各地减负手段也层出不穷。

  除了常见的喊口号发号召之外,也确实动用了不少硬办法,比如有的地区要求小学必须在下午三点半放学、有的中学规定孩子半夜10点写不完作业可在家长证明下不用写作业。

  可最终,人们却把减负称之为“陷阱”。因为学校减负后,孩子实际负担反而增加了——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理由上培训班了。

  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?某种意义上说,中国家长也是被现实所迫。

  学校确实放学早了、作业少了,小学阶段可以开心的这样过下去,初中阶段或许也可以这样开心的过下去,但到了高中要考大学时候就发现这样过不下去了——一场全面对比分数的考试。

  结果减负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甚至考不上大学了。

  相反,那些一路被题海、高强度作业所锻炼的孩子们能够在高考拿到好成绩,最终考上好大学。典型的例子便是传说中的衡水中学,那种超级高考工厂。

  加拿大的大学并不像国内大学那样采取统一考试入学模式,人家全部都是自主招生。自己学生从报考的孩子们里面挑选出合适的孩子。

  而且,选材标准并不是完全依靠分数,而是要看很多很多其他东西,甚至按照有些中国人的话说,加拿大的大学就是“事多”。

  一般来说,加拿大大学招生的时候主要看三个方面指标:

  成绩(省考情况、平均成绩等)

  社会活动情况(义工、实践经历)

  推荐情况(特长、品质)

  也就是说,加拿大孩子考大学的时候,爱好特长、社会实践和分数一样,能够帮助自己更进一步。

  具体到招考中,成绩平平但是滑雪很厉害,能不能进好大学?

  可以的。

  成绩平平但是平时乐于助人,已经成了当地社区的模范级公民,能不能进好大学?

  可以的。

  成绩平平但是文笔出色,能在准备的材料和面试中打动大学招生面试官,能不能进大学?

  可以的。

  这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而是综合衡量一个孩子的特点、性格、成长情况再来决定前面的路往那边走。

  环境决定了这里的孩子们虽然课业负担小但也不会成废物,因为他们将业余时间利用到自己成长的其他方面。

  两边不同的环境也造成了孩子们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。

1699343106125.jpg

  加拿大小学初中很轻闲,没什么压力,课程都是老师安排的;到了高中第二个年头(也就是10年级),就要根据你将来的职业意向自己选课,有些课程是为上大学准备的,有些是为上学院准备的,还有些是为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准备的。

  上了高中,会一年比一年紧张,不过与中国准备高考的学子相比,还是要轻松一些。最后进了大学,反而特别紧张。

  加拿大整个教育环境都认为,小学、初中那种年纪不大的学生明明就是个孩子,为什么要逼他们做这做那?

  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发觉潜能,启发创造力,开发兴趣为主,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好品德,好习惯。

  至于像中国这种高压教育模式……这不是虐待儿童吗?

  自主招生和自主招生不一样

  看到这里,很多人就会说:小编啊,你说的国内大学招生情况也不对呀,毕竟现在国内很多大学也开始进行自主招生了,不那么看重高考成绩啦……

  确实,从2003年开始,国内很多大学逐步推行自主招生。

  但我们见到的这种自主招生和加拿大大学自主录取学生,完全是两码事。

  就好像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是电动汽车,可开起来你就会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啊。

  国内目前执行的自主招生,大多时候被当做了关系户专用通道。国内自主招生主要是辛苦了纪委的同志们:

  ……

  因为自主招生没有统一标准,于是就成了一种模糊的存在。招生的老师说你们家孩子行,你们家孩子就行,他说不行就不行,于是猫腻就来了:

  是不是想办法公关一下这个老师,我家孩子就行了呢?

  《中国青年报》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发起的一项调查则显示,61.4%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“不公开透明,留下腐败空间”,56.7%的受访者认为其“已经异化成‘看钱看权’招生”,而仅有14.1%的受访者认同“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”。

  可为什么人家加拿大大学也是校方自己出面招生,花钱找关系的办法就行不通了呢?哎,这就是不同之处。加拿大的大学自主招生之所以能杜绝掉很多暗箱操作,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:

  1、加拿大监督太多,腐败成本高。

  2、公办学校不等于官办学校。

  第一条大家应该都好理解,因为就算身居国内,大家也应该听过贪污几千块被起诉的加拿大领导干部,也应该见过加拿大媒体动不动就报道出来这个议员多报销了100块钱,那个人可能企图占公家便宜。

  任何人被盯着多了,自然就会谨慎。因为今天不是加拿大反腐经验座谈会,所以这一点不讲太多。

  我们重点说一下第二条学校性质对招生的影响。加拿大的公办大学不等于官办大学,所以杜绝了很多暗箱操作。

  说起来加拿大多数大学和中国多数大学一样,都是由政府拨款建立、运营的学校。这也是加拿大教育体制的特殊之处——用公家的钱,所以更要讲究公平。

  宏观上看,加拿大教育的公平体现在教育水平的均衡。不论是小学和小学之间,还是大学和大学之间,差距不会有国内学校间那么大。

  另外,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公办不等于官办。公办就是我虽然拿了你的钱,但是我自己依旧还是独立的个体。

  我招生,我运转,都是我自己的事情,任你总督、总理还是省长,都插手不了我自己的事情,我也不用靠拍领导马屁来提升自己的经费。

  所以国内自主招生在很多情况下,就算学校想自己招合适的,可无奈于上面的招呼,操作中招生情况也就只能那样了……

  加拿大大学却能完全脱离这种尴尬,与其找门路打招呼让孩子进好学校,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义工,提升招生老师对孩子的好感度。

  这也是国内很多大学,房子越来越好,国际影响力却无法再提升的原因之一。教育不是靠大楼而是靠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和大师。

 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为什么加拿大孩子小时候没有负担,轻轻松松长大也能成才?

  因为他们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、快乐的人,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做题考试机器。

  环境决定了,他们小时候不写作业,一样能成材。作为华人的你,觉得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合适自己的孩子呢?